误区1
等到出院后再开始康复
专家说法:
一般来说,脑梗塞患者发病后48—72小时,脑出血患者发病后1-2周,病情稳定就可以考虑开始康复了。
早期康复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尚存的功能,避免“废用综合征”,进行各种并发症的预防。
因此,越早康复越有利于减少后遗症、提高恢复速度,前3-6个月是康复的“黄金期”。
误区2
康复就是躺着休息
什么事情都不让病人做
专家说法:
瘫痪的病人如果长时间卧床,会出现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心肺功能减退、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不但不利于病人的康复,反而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也有些家属认为要照顾好病人就是什么事情都帮他做好,包括喂饭、洗脸、穿脱衣服等等。
其实经过简单的训练患者完全可以自己完成这些简单的生活动作,这也是一种康复训练。
如果家属全部包办了,就等于是剥夺了病人康复的权利。
误区3
只要药物治疗 + 休息好就行了
专家说法:
康复的专业性很强。最好在专业的康复机构,在专业的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指导下完成,否则容易导致一定的残疾,如手挎篮、画圈步态等,或者功能不恢复。
对于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等更是如此。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系统正规的康复治疗才能使患者各项功能改善。只有凭借努力训练和坚强的毅力,卒中患者才有可能康复,才有可能实现生活自理。
任何想凭借“灵丹妙药”而康复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大连奇加复健医院 物理疗法实拍)
误区4
康复就是针灸、理疗加按摩
专家说法:
研究证明:主动进行康复训练对于功能恢复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而把希望寄托于某种药物治疗的想法是错误的。
专业的康复治疗包括PT物理疗法、OT作业疗法、ST语言障碍疗法、中医疗法等手段,药物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如果仅仅进行针灸、理疗、按摩等单一治疗,会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
(大连奇加复健医院 针灸疗法实拍)
误区5
康复锻炼就是活动手脚,多走路
专家说法:
看似简单的动动手动动脚中大有学问,不但涉及人体运动学、解剖学的知识,还包含了复杂的神经生理学的内容,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才能很好地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当然,家属帮助病人进行肢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对病人来说是有好处的,但要注意避免用力,以免造成关节损伤。
(大连奇加复健医院PT治疗室实拍)
也有些患者认为康复锻炼就是要多练习走,因此只要下肢有一点活动度了,就开始在他人的搀扶下练习走路。其实脑卒中病人什么时候开始练习走、怎么走是很有讲究的。
如果走的时机过早,或者方法不对,只会使病人异常的行走方式加重,反而不利于其行走了。
误区6
吃饭喝水呛,慢点来就好了
专家说法:
有些患者会出现吃饭喝水呛的情况,有的家属认为只要慢点吃就好了。对于较轻的呛咳病人,确实放慢进食饮水的速度就可以避免。
但是很多严重呛咳的病人,如果不尽早进行检查和训练,除了会因为进食差导致营养不良外,还有可能因为吞咽障碍导致误吸或者误咽,从而出现吸入性肺炎,引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误区7
说话不好,时间长了慢慢就会说了
专家说法:
有些患者会出现说话费力、声音含糊,或者想说却说不出来,甚至听不懂他人说话。这类病人往往是因为脑卒中或脑外伤导致的构音障碍或者失语。
有些病人家属对于运动功能障碍很重视,却忽略了患者的语言障碍。
如果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进行交流,病人患上抑郁症的比例很高。如果一个脑卒中或脑外伤病人合并有构音障碍或者失语,只有早期进行正规的语言训练才能得到很好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