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床铺尽量平整; 2.头固定于枕头上,避免过伸、过屈和侧屈,面部朝向患侧; 3.患侧上肢:患肩下垫一小枕,使与健肩同高;患侧上肢与躯干保持一定的角度,大于45°即可; 4.患侧下肢:患臀至大腿外下侧放置楔形枕头,防止下肢外旋;膝关节垫起微屈并向内;踝处中立位,即足尖向上。 1.床铺尽量平整; 2.头固定于枕头上,避免向后扭转; 3.背后放一枕头,使身体放松; 4.躯干略前倾; 5.患侧上肢:向前平伸,放在胸前的枕头上,和躯干呈90~130°角,肘伸直,腕、指关节伸展放枕头上,避免腕及手悬空; 6.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自然弯曲,放在身前似踏出一步远的枕头上,踝关节尽量保持在中立位,避免足悬空; 7.健侧上肢:自然放置; 8.健侧下肢:髋关节伸直,膝关节自然微屈; 2.头部固定于枕头上; 3.躯干略后仰,背后放一枕头固定,使身体放松; 4.患侧上肢:患肩向前平伸(可由家属以手法向前轻柔牵伸),患侧上肢和躯干呈80~90°角,在床铺边放一小台子,使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指张开,手心向上; 5.患侧下肢:髋部伸展,膝微屈; 6.健侧上肢:自然置于身上或枕头上; 7.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在身前一枕头上;膝和踝关节自然微屈。 常见错误:患肩没有牵出,患肩受压产生疼痛;健腿下垫枕位置太靠前,患髋没有后伸 。 1.床铺尽量平,病人下背部垫放枕头; 2.躯干:伸直; 3.髋部:屈曲90°,使上身正直,重量均匀分布于臀部两侧; 4.双膝下可垫一软垫,使膝微屈; 5.上肢:放在一张可调节桌上,桌上放一枕头,高度要适当。 常见错误:把床头摇起而成半卧位,对患者恢复不利,除非饮水、进食、排泄,其他时间尽量不要采用这种半卧位。 良肢位摆放注意事项: 1.为了避免压疮、挛缩等并发症,应定时体位变换。一到两小时变换一次。更换体位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拖拉硬拽。 2.仰卧位会受到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的影响而出现姿势异常,另外骶部、足跟外侧、外踝等处容易出现压疮。因此,应尽量减少仰卧位的时间。 3.早期患侧卧位时,头及颈椎上部屈曲,下颚内收。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角度<90°,肩胛骨内侧缘和胸廓的平面与床接触,防止肩关节因受压而产生疼痛。 4.健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尽量前伸,踝关节处于中立位,防止趾屈、内翻,手放在枕头上,维持拇指外展、四指伸展。
是康复治疗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协助配合。
良肢位摆放原则:上肢伸展位预防上肢屈肌痉挛、下肢屈曲位预防下肢伸肌的痉挛。
肘、腕尽量伸直;‘’手心向上,手指伸展、分开;手不能悬空;
常见错误:头向健侧,患肩过高,手握毛巾卷,放在肚子上。下肢垫枕未成楔形,足尖转向外侧。
患侧在上方,健侧在下方。
03患侧卧位方法
肘及前臂下方垫枕,防止肘部受压。